在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的背景下,发展养老金融成为必要之举。
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,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已逾一年。从数据来看,截至2023年6月末,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达4030万,缴存金额182亿元,成绩喜人;从产品来看,截至2023年11月初,符合规定的四类产品总计715种,可谓“百花齐放”。
但是也要看到,“只开户不缴费”“只缴费不投资”等现象客观存在。银行各种开户优惠下用户冲动开户,“时间跨度长、提取条件严格”导致灵活性不足。此外,投资回报率不及预期也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、投资比例偏低的另一重要原因。
据笔者了解,当金融消费者看到个人养老金的不少基金产品年亏损10%以上后被“劝退”。相较而言,其他几类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均值为正,但整体弱于预期。根据《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》,在四类金融产品中,银行储蓄产品的年化利率为2.0%至3.5%,养老保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为3.0%至6.0%,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超过2.3%。
客观来看,2023年,个人养老金的收益率表现受到了宏观环境的影响。过去一年多时间里,国际金融市场动荡,全球多个头部大型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也出现浮亏。应当说,作为长周期的投资产品,不能仅盯着单个年份的收益率进行判断。
不过这也显示出,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成功实施,除了自身制度设计应不断优化外,还应关注外部市场,理顺养老金和市场的关系。一方面,养老金是长期资金,天然契合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、责任投资理念,可以成为资本市场重要且稳定的资金来源,减少市场波动,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,投资者要对养老金保持耐心和信心。另一方面,资本市场反过来可以为养老金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机会,实现养老金资产组合的多元化和长期回报。作为养老金的投资平台,资本市场可提供股票、债券、房地产和另类投资等不同资产类别,降低和分散养老金投资风险,有利于养老财富的积累增值。
当然,推动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形成正向循环,并非简单地让养老金直接入市,仍需不断优化制度供给,优化产品创新。
一方面,持续优化制度设计,同时配套长封闭期资管产品,优化评价周期,给予投资经理长周期的配置自主权。前者旨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个人养老金的缴存中来,后者则是为了促进养老金这一“长钱”有效发挥其投资周期长的特点,缓解机构投资者操作短线化的问题,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。
另一方面,要提高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能力,活跃资本市场,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。同时,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的安全规范,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金融时报